贵州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招教课后作业(5.8)附答案

贵州华图 | 2020-05-08 14:06

收藏

  3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7.“以人为本”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教育都要回答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学生需要 B.社会需要

  C.学生的全面发展 D.家长期望

  38.下列关于生活本位论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准备生活论的基本观点,即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B.适应生活论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

  C.杜威作为适应生活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D.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主张,教育即生活

  39.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儿童的需求

  40.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1.教育目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关于( )。

  A.身心素质的规定 B.社会价值的规定

  C.政治取向的规定 D.教育内容的规定

  42.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原则 D.教育大纲

  4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44.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45.( )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 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 D.智力发展

  46.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4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答案及解析

  3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6.D【解析】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需求;再次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ABC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方面。故本题选D。

  37.“以人为本”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教育都要回答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学生需要 B.社会需要

  C.学生的全面发展 D.家长期望

  37.C【解析】“以人为本”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教育都要回答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故本题选C。

  38.下列关于生活本位论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准备生活论的基本观点,即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B.适应生活论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

  C.杜威作为适应生活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D.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主张,教育即生活

  38.D【解析】生活本位论又可分为准备生活论和适应生活论。前者以斯宾塞为代表,后者以杜威为代表。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活准备说”,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么样生活,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适应生活论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中,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观点。故本题选D。

  39.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儿童的需求

  39.D【解析】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更为科学:(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题干中强调按照自己的习惯,使儿童天性得不到发展,可以看出忽视了对儿童的研究。故本题选D。

  40.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0.B【解析】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

  41.教育目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关于( )。

  A.身心素质的规定 B.社会价值的规定

  C.政治取向的规定 D.教育内容的规定

  41.A【解析】教育目的的结构包括内容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其中,内容结构包括:(1)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结构做出规定,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内容结构的核心部分。(2)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故本题选A。

  42.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原则 D.教育大纲

  42.A【解析】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是教育目的。故本题选A。

  4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43.A【解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理论,主要存在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个争论。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有孔子、涂尔干等。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故本题选A。

  44.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44.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出来的。故本题选B。

  45.( )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 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 D.智力发展

  45.B【解析】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故本题选B。

  46.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46.C【解析】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人的发展。故本题选C。

  4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47.A【解析】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故本题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