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B.再生产劳动力
C.再生产科学技术 D.传递科学知识
32.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3.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的( )成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内容。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民主问题
34.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 )。
A.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B.教育规模的限制
C.教育数量的限制 D.教育水平的限制
35.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36.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 )。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37.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
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38.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 )。
A.规范文化 B.制度文化
C.地方文化 D.观念文化
39.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B.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D.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40.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课后作业及解析
31.A【解析】A强调了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与题干强调的方向不符。故本题选A。
32.B【解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为一个国家发展科技、传递知识的巨大任务。故本题选B。
33.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向上来,因而教育也越来越凸显其经济功能。故本题选B。
34.A【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因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自然科学不可能在当时的教育内容占据主要地位。故本题选A。
35.C【解析】唐代的“六学二馆”规定了不同阶层的受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受教育权的分配受到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故本题选C。
36.B【解析】当前人们教育发展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是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故本题选B。
37.B【解析】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故本题选B。
38.D【解析】学校文化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组织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故本题选D。
39.C【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如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故本题选C。
40.A【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