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故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故答案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核心课程指的是对所有学生都必要的、且也是必修的学科领域;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则是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故答案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意为: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故答案选B。
6.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的经济功能成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内容。故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只有在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才能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故答案选D。
8.答案:D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故答案选D。